打造一企业 开创美好明天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首 页 企业简介 新闻中心 产品中心 技术创新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西安仪表厂 > 关于热计量仪表误差问题分析与探讨
新闻中心
产品动态
技术资讯
产品动态
·气相色谱仪的色谱柱使用注意事
·气相色谱仪的色谱柱如何维护保
·如何维护保养气相色谱仪?
·如何判断雷达液位计是否需要进
·如何避免雷达液位计测量值不准
·雷达液位计七种常见故障及处理
·实验室离心机的清洗与维护
·里氏硬度计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里氏硬度计维修保养注意事项
·如何调整剪压仪的传感器灵敏度
·剪压仪的校验与保养
·冲击回波仪保养时有哪些注意事
技术资讯
·温度调节仪的特点
·双金属温度计的常见类型
·温度仪的技术参数
·数显表如何选型
·温度仪表安装方式及注意事项
·温度测量仪表的选择与安装
·热电偶温度计的原理与结构
·温度仪表的选型
·数显表选型时注意事项
·温度变送器在发展中的作用
·第十四届航空工业国际大会在江
·仪器仪表如何从传统仪器走到虚
 
产品详情

关于热计量仪表误差问题分析与探讨

来源:www.xiyi-group.name 日期:2015-11-30

 1、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原有的生活取暖中,由于大多采用单管串联系统供热,热用户无法根据实际需求调节用热量,而在收费时却采用根据热用户的实际使用面积进行收费的方法,并不是根据热用户的实际用热量进行收费,这种收费方式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迫切要求对现有收费制度进行改革,国家有关部门也作出规定,要求在2010年之前实现热计量,实行热计量,就是将热真正作为一种商品,不仅能满足不同热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还能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可以使广大热用户从自身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自觉节约能源。在此背景下,全国许多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开始了热计量仪表的研制工作。由于我国进行这项工作起步较晚,与国外在热计量仪表的使用条件、结算方式上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有必要对热计量仪表的相关计算进行必要的分析。

 2、热计量仪表中热量的常用计算方法

  根据工程热力学中的分析方法,对于一开口系统,流经此系统的流体通过系统时的能量平衡方程可用下式表示:

1

  其中:dEc,v---系统内部总储存能的随时间的变化;Q---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量;m---流经系统的工质流量;Δz---系统进、出口处的位置差;Δc2---工质在系统进、出口处速度的平方差;Ws---系统与外界交换的轴功;Δh---工质在系统进、出口处的比焓差。

  当系统为一换热器时,可以对以上方程进行简化。当工质流速较低时,通常不计其流经换热器进、出口的动能和位能差。换热器与周围环境也没有功的交换,Ws=0。因此,当换热器处于稳定工作状态时,dEc,v=0。流经换热器的流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量可表示为:

  Q=-m(Δh)=m(h1-h2)

  其中:h1---流体在换热器进口处对应温度下的比焓;

  h2---流体在换热器出口处对应温度下的比焓。

  也即流体通过换热器与周围环境的换热量等于流经换热器流体的质量流量与流体在换热器进、出口的焓差之乘积。根据这一原则,对于换热量的计算,目前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2.1焓差法

  Q=qm(Δh)dt

  式中:Q---换热器与周围环境的换热量[kJ];

  qm---流经换热器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Δh---流体在换热器进、出口处的比焓差[kJ/kg];

  t---流体由换热器进口流入到出口流出所需的时间[s]。

  2.2K系数法

  Q=KΔθdV

  式中:Q---换热器与周围环境的换热量[kJ];

  V---流经换热器流体的体积流量[m3];

  Δθ---流体在换热器进、出口处的温度差[℃];

  K---热系数,是流体在相应温度、温差和压力下的函数[J/m3℃]或[kWhm3℃]。

 3、热计量仪表热量计算误差的来源

  在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计算换热器换热量的热计量仪中,一般采用一组(两支)测温传感器测量流经换热器的流体在换热器进、出口处的温度值,用流量计测量流体流经换热器的流量,然后通过相应的程序计算换热器与周围环境的换热量。由于技术、价格等原因,国内外几乎所有生产热计量仪表的厂家采用的流量计都是体积流量计。在流量传感器设计时也都采用脉冲方式,即每单位体积流量发出一定数目的脉冲信号,由此来测量流经换热器流体的体积流量。

  3.1采用焓差法计算热量时的误差分析

  采用焓差法计算热量时,热量计算中的积分值就是流过换热器的流体流量与流体在换热器进、出口处的比焓差乘积的累加。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流量计测量的流量都是体积流量,因此在热量计算中首先需要将测量的体积流量换算为质量流量,所以还要计算流经换热器的流体在换热器进口或出口处的密度值,这样一来就可计算出流经换热器流体的质量流量。然后与进、出口处的焓差进行乘积并进行累加,换热量便可计算出来。

  在实际测量中,由于流体的焓、密度等参数是温度的函数。因此在热量仪表中,只测量流体在换热器进、出口处的温度和体积流量,根据流体比焓和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终确定流体的密度和比焓差,进而计算流经换热器的流体通过换热器与周围环境的换热量。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热量计算的误差是来自流量测量的误差和温度测量的误差,但热计量仪表的误差绝不是两个测量误差之和。

  如果进口处温度测量的绝对误差是δt1,由此计算的进口处比焓值的绝对误差是δh1,出口处温度测量的绝对误差是δt2,由此计算的出口处比焓值的绝对误差是δh2,如果δt1×δt2>0,表明两只温度传感器的误差都为正差或都为负差,在此情况下,比焓值差的绝对误差为δh=δh1-δh2,如果δt1×δt2<0,表明两只温度传感器的误差为一正差或一负差,在此情况下,比焓值差的绝对误差为δh=δh1+δh2。在测量流量时流量计体积流量的绝对误差为δV,由于温度测量误差而带来的密度计算的绝对误差为δρ,这样一来,流经换热器的流体通过换热器与周围环境的换热量计算的绝对误差可表示为(图)

1

相对误差为:δQQ,此处Q=ρVΔh,其中:

  ρ---根据标准温度计算的换热器进口或出口处流体的密度;

  V---测量时间内流过流量计流体的标准体积流量;

  Δh---为标准进、出口处温度下的比焓差。

  以下我们分析一组数据。

  假定换热器处于稳定工况,流体为水。标准值:换热器进口处温度为80℃,出口处温度为60℃,此时温差为20℃,流量为300L/h(进口处测量值)。

  假定进口处实测温度为82℃,出口处实测温度为61℃,流量实测值为295L/h。系统处于稳定工况,测量时间为20分钟。

  在此工况下,进口处温度传感器测温的绝对误差为2℃,相对误差为125%,出口处温度传感器测温的绝对误差为1℃,相对误差为1.67%。流量的绝对误差为-5L,相对误差为-1.67%。由于测量时间为20分钟,在此时间内流过水的标准体积流量为100L。查水的热物性表1,结果如下:

  表1水的热物性参数

1

  如按标准值计算:在测量时间内流过的水的质量流量为m=100×0.97201=97.201kg,则换热器的标准换热量为

  Q=97.201(335.45-251.67)=8143.50kJ

  按测量值计算:在测量时间内流过的水的质量流量为m=98.333×0.97076=95.46kg,则换热器的实际换热量为

  Qs=95.4577(343.85-255.85)=8400.28kJ

  热量计算的绝对误差为

  Qs-Q=256.78kJ

  热量计算的相对误差为

  E=(8400.2776-8143.49978)/8143.49978=3.15%

  因进、出口处温度传感器测温误差而产生的比焓差绝对误差δh=422kJ/kg,相对误差为504%,由进口处温度传感器测温误差而产生的密度绝对误差δρ=-1.25kg/m3,相对误差为0.0128%;流量测量的绝对误差为δV=-0.005m3,其相对误差为-167%;温差标准值为20℃,实测值为21℃,绝对误差为δt=1℃,相对误差为5%。

  根据式(1),一小时内热量计算绝对误差为

  δQ=4.22(972.01×0.3-0.3×1.25-972.01×0.005)-1.25(0.3×83.78-83.78×0.005)-0.005(972.01×83.78)+1.25×0.005×4.22=770.40kJ

  在测量时间内(20分钟)的热量计算绝对误差为:δQ=256.80kJ。

  此值与直接根据进、出口处温度计算的实际换热量与标准换热量的差值相同。证明了式(1)的准确性。

  而进、出口处温差的绝对误差为1℃,相对误差为5%。流量的相对误差为-1.67%。可以看出热计量仪表热量计算的总误差并不是流量、温度两项误差之和。它与测量时的温度、流量、密度、焓等值有关。

  如果流体的比焓值与温度是一种线性的函数关系,则可以用更为简单的方式来表示,即我们经常所讲的配对精度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只温度传感器的配对精度是δt,则进、出口处比焓差的绝对误差为cpδt,此处定压比热容cp可近似认为是一常数,对于水,cp=4.18kJkg℃。但需要说明的是:这样的处理是有一定的近似性,因为水的焓值与温度的关系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在温差相同的情况下,焓差并不一定相同。这也就是为什么配对精度不能完全反映热量表测温精度的主要原因。

  3.2用K系数法计算换热量时的误差分析

  当采用K系数法计算流经换热器的流体与周围环境的换热量时,由于K系数是温度的函数,因此温度测量的误差将体现在K系数中。使用K系数时,流量的单位是体积流量,采用与焓差法相同的方法,可以得出热量计算的绝对误差为

  δQ=δt(KV+VδK+KδV)+δK(VΔt+ΔtδV)+δV(ρΔt)+δKδVδt

  其中:δt---两支温度传感器的配对精度;

  δV---流量计的绝对误差;

  Δt---标准温差;

  K---在标准进口或出口处温度下的热系数;

  δK---由于进口或出口处温度误差产生的热系数误差;V---标准体积流量。

  热量计算的相对误差为δQ/Q,Q=KVΔt。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焓差法还是K系数法计算换热量,其误差绝不是简单的温度和流量误差之和。实际上误差的计算很复杂,与测量点的温度、流量、密度、焓值有关。

  实际上由于K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相对比焓与温度的关系更为复杂,在使用数据进行计算时,所包含的数据量也较大。因此,使用焓差法更为方便。

 4、关于蒸发式热计量表(热分配表)

  提起热计量就不能不提到所谓的热分配表,这种热计量方式在国外也有一定的使用量。但有一个情况我们也许并了解,就是国外在采用热分配表进行计量时,并不是完全根据热分配表结算,还需综合考虑许多其他因素。热分配表只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由于我国的特定国情,在使用热分配表时,由于热分配表的特殊性,如使用不当,可能反而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根据传热学原理,一换热器与其周围环境的换热量包括两部分:对流、辐射。热分配表是直接安装在暖气表面,靠暖气的热量来蒸发热分配表中的蒸发液,用蒸发液的蒸发量来计算换热器的换热量。但如果作为热量计量,这种计算是很难准确的。因为换热器表面的温度不仅与换热器中的介质有关,还与周围环境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还无法在换热器表面温度和换热器换热量之间建立一种准确的关系。热分配表中的蒸发液蒸发量与换热器的类型、安装位置有密切关系,即便可以通过实验确定这些参数与换热量的关系,但实际工况中的环境条件可能是在实验室中永远无法全部模拟的,热分配表中的蒸发液蒸发量与环境温度、湿度有重要的关系。当在特定条件下,如热用户不用热而环境温度较高时,蒸发液同样能蒸发。此外,环境的湿度对蒸发液的蒸发也有影响。因此,热分配表如果作为热量的计量是不准确和不可靠的。当然,如果作为一种辅助的管理手段,它还是有一定的使用意义的。

 5、关于热计量仪表的计量标定

  虽然我国在将要执行的热量表标准中对热量表的精度等级及误差限进行了规定,但都只是规定了误差的最高限。笔者认为,在进行热量表的标定时还是用式(1)和(2)计算热量表的误差更为准确。因为在现行的精度计算中,最小温差、最小流量并不能准确地反映比焓差的误差和流体密度的变化(焓差法),而在用K系数法计算热量时,实际上K系数与温度之间也存在着一种复杂的关系。热量表的计量误差与实际测量时的温度、流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热量表在标定时,如采用分项标定的方法进行,即单独进行温度和流量的标定,然后计算热量误差,这是目前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此时并不能根据式(1)和(2)计算热量表的整体误差,因为计算热量表的整体误差要保证热量表的测量参数在同一条件下。温度的标定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而流量的标定也要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两者必须一致,流量标定与温度标定时的温度应当相同,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计算比焓差和温度的误差。

  但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此时无法按式(1)和(2)计算热量表误差。应当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将温度和流量测量的误差相加。因为水的密度、焓值、K系数与温度都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在对热计量仪表进行标定时,应当采用整体标定的方法,这样可以使热量表标定的精度更高。

 6、结论

  (1)热量表的计量误差应根据实际计算,温度和流量的误差并不能直接包含热量计量的全部误差。

  (2)热分配表作为热计量是不准确的。

  (3)热量表应整体标定。

 

    相关文章推荐

  温度测量方法与测量仪表的选择

  仪器仪表行业发展方向

  温度传感器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仪器仪表发展新趋势

  温度仪表行业如何玩转“互联网+”

 

 
上一篇: 仪器仪表智能化的枢纽在哪里? 2015-12-1
下一篇: 数字式温度仪表运行维护规定 2015-11-28
TEL: 029-87819579 Email: xiyigroup029@163.com
Copyright © 2025 西安仪表厂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派谷网络